英语教师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莎士比亚在当今世界的意义,以及为什么在他去世四个世纪后,他的遗产仍被人们称颂。4月23日是全球公认的“莎士比亚日”。考虑到莎士比亚在全世界的英语课程中无处不在,这个问题引起了共鸣。事实上,如果在印度的英国文学学士课程中少了莎士比亚,可能会使该课程变得不完整,甚至有缺陷。
承认国家和国际节日意味着庆祝重要人物、事件和里程碑,但莎士比亚是例外。他的名字深深铭刻在文化记忆中,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,被全世界数百万人学习。劳伦斯·奥利维尔爵士和肯尼斯·布拉纳等偶像在银幕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记,莎士比亚的角色甚至被宝莱坞改编。2016年是他逝世400周年,引起了全球的兴趣,世界各地的节日都突出了他在各国的深远影响。
是什么使莎士比亚与他的同行区别开来,使他永远受欢迎?也许是因为他多产的作品,掌握了多种文学体裁——他毫不费力地探索了悲剧、喜剧、历史和诗歌,在每个领域都留下了持久的影响。在短短22年的时间里,他创作了38部长篇戏剧,154首十四行诗和许多其他诗歌,展示了他无与伦比的创作才华。
许多人认为,莎士比亚精通散文、无韵诗和诗歌的融合,这使他与众不同。他对英语的深远影响是不可否认的,他创造或推广的单词和短语至今仍在日常使用中。诸如“这对我来说是希腊语”、“凭空消失”、“绿眼睛”、“舌头打结”、“蒙蔽”和“眼花缭乱”之类的表达在日常对话中随处可见。
一些人认为,莎士比亚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在日常语言中注入诗意的共鸣,通过他的文字吸引观众。无论是麦克白对生命转瞬即逝的反思——“生命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……一个傻瓜讲述的故事,充满了喧嚣和愤怒,没有任何意义”——还是伊阿古令人心寒的宣言——“我不是我”——或者是对克利奥帕特拉永恒魅力的永恒描绘——“岁月不会使她枯萎”——莎士比亚的话历久弥新,提醒着我们他不朽的遗产。
也许,人们普遍认为莎士比亚的人物和主题具有深刻的人性,具有普遍意义,这也提升了他的地位。莎士比亚娴熟地描绘了复杂的人类困境,让读者产生共鸣,产生共鸣,并找到宣泄。学者们认为,他的戏剧,尤其是悲剧,促使我们面对真相,了解自己。对许多人来说,莎士比亚的作品提供了对自我、他人和世界的强烈探索。
在欣赏莎士比亚的重大贡献的同时,我们也有必要重新评估经典,承认那些被边缘化的声音。许多学者批评莎士比亚的作品包含厌女症、种族主义、反犹太主义、阶级主义、同性恋恐惧症和过时的观点。他们的问题是,其他同样擅长探索爱情、贪婪和野心等主题的作家是否被忽视了,这可能是相当有道理的。也许莎士比亚的名气太大了,常常使其他值得称颂的作家黯然失色。
因此,有人呼吁重新评价他在学术界的地位。学校和大学,尤其是那些在课程设计上给予教师自主权的学校,已经接受了这种转变,包括英国的学校。这种变化甚至在印度也很明显,在英国统治期间,印度引入了英国文学课程,比英国更早。
此外,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地挑战普遍性的概念(通常归因于莎士比亚的作品),质疑这些概念中固有的“白”。他们认为,将主导价值观视为普遍适用是有缺陷的,也是有害的。即使在探索传统上在经典作品中发现的主题时,教师们也主张包括现代文学,它提供了更广泛的视角,超越了经典作家的局限。
许多人认为学习莎士比亚是必不可少的,这是荒谬的。在许多教育机构中,莎士比亚的声音已经被本土的声音所取代,这反映了教学法的范式转变。然而,另一种观点认为,莎士比亚不应该完全被边缘化,而应该加入一些对他的作品有过回应的作家,比如托妮·莫里森、奥古斯特·威尔逊、盖尔·琼斯和詹姆斯·鲍德温。
他们认为,从多方面研究莎士比亚,结合不同的声音和全球视角,可以丰富文学教学和分析。他们认为,这种细致入微的立场,鼓励人们超越传统经典的局限性,更包容、更全面地理解文学。
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·琼森(Ben Jonson)断言,莎士比亚“不属于一个时代,而是永恒的”。这种观点已经改变。很多人认为他花了很多时间。也许这是我们今天纪念诗人的另一种方式。
(作者是班加罗尔基督大学(被认为是大学)教授兼院长)